尊量书院收藏的古书目录14于都文化
尊量民间经典文化工作室管永顺
l上接目录13
九、工作室收藏各类经典文章(册):(续)
11、于都文化册
1)于都乡村文化(57册):
《走进寒信古村》、《于都县在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于都县新陂乡庙背古村》、《于都县仙下乡吉村彭屋古建筑风水初探》、《于都县沙心乡沙塘村概述》、《于都县沙心乡沙塘村大事记》、《于都县沙心乡》、《于都县盘古山镇长龙村官帽山》、《于都县九镇十四乡简介》、《于都县段屋乡寒信的接官厅》、《于都县段屋圩的桂林坑》、《于都县城建国路旁的郭屋井》、《于都县城北门街都尉第》、《于都盘古山记》、《于都盘古山钨矿简史》、《于都人的农耕工具》、《于都首家隐藏在大山里的绿色书院》、《于都的桃花源盘古山镇山森村》、《于都的故事:白云深处有仙山》、《赣南七里古镇的排工号子》、《亩大禾谷种植过程》、《于都县段屋乡铜锣湾》、《于都县段屋乡铜锣湾畅想》、《于都萝卜基地》、《走进雩山》、《周敦颐在于都的理学传授和遗迹》、《于都县仙下乡吉村村建制区划》、《于都县铁山垅钨矿概述》、《于都县岭背镇谢屋村》、《于都县禾丰镇上堡村的绝美仙境》、《于都县禾丰镇狗牯塘溯源》、《于都县葛坳乡的名胜古迹》、《于都县城银坑》、《于都县车溪乡坝脑村》、《于都县传承文化血脉:领略非遗魅力》、《于都历史最为悠久的街:北门街》、《人文于都》、《千古名篇爱莲说出自于都》、《名胜名人龙溪山》、《罗田岩与爱莲说》、《古今话于都》、《于都水头步蟾坊》、《于都县马安乡上宝村》、《雩山》、《雩都的山川胜境》、《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西汉之路》、《于都县小溪乡》、《于都县黄麟乡》、《于都县贡江镇》、《于都县的于阳十景》、《于都水头谢屋的九井十八厅》、《于都寒信峡开潭》、《盘古山记》、《多彩于都》、《宗祠将军会》、《葛坡镇邻信生态稻谷专业种植合作社》、《于都宽田老俵种了一排排梾木果树》、《于都利村乡洛村那些事》。
2)于都寺庙文化(43册):
《于都县盘古山镇莲台古寺今昔》、《于都县靖石乡金莲禅寺的由来》、《于都县禾丰镇的寺庙》、《于都县禾丰文峰塔》、《于都县段屋乡南嶂山寺》、《于都县段屋乡胡仙庙》、《于都县段屋乡的寺庙》、《于都罗田岩名人游记》、《释迦牟尼与腊八粥》、《道、观、宫、殿、祠、寺、庙、庵、坛的区别》、《于都县车溪乡飞云寺简介》、《于都县贡江镇古田村弘愿寺》、《于都福田禅寺》、《于都县甘泉古寺》、《雩山古庙的由来及传说》、《方志于都黄麟乡雪山寺记游》、《于都县利村乡的寺庙》、《于都县祁禄山镇的寺庙》、《于都皇固禅林方竹的由来》、《于都县小溪乡兴丰寺》、《于都小溪兴丰寺原主持释继昇略记》、《再访石鼓名山寺》、《于都县银坑镇竹篙寨》、《于都县梓山镇河坑果盒寨》、《于都县罗坳镇的寺庙》、《理学文化罗田岩景区》、《水头步蟾坊》、《于都这座山叫饭甑山》、《于都县龙门夜雨》、《雩阳十景之一的龙门夜雨》、《中国传统古村落于都县石溪圳自然村》、《中国江南第一宗祠村宁都东龙》、《周敦颐与于都罗田岩》、《于都县新陂乡的民间艺术和名胜古迹》、《江西省于都福田禅寺》、《重建罗田岩濂溪阁序》、《于都需岩古今》、《于都县银坑镇的寺庙》、《于都县岭背镇的寺庙》、《于都县罗坳廻澜塔》、《于都县罗江乡的寺庙》、《于都县大佛寺与于阳书院》、《于都三觉岩揽胜》、《于都县宽田乡的寺庙》。
3)于都福田寺文化(21册):
《圣儒法师:禅说人生》、《江西唯一一座千年肉身佛》、《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一》、《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二》、《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三》、《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四》、《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五》、《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六》、《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七》、《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八》、《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九》、《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一》、《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二》、《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三》、《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四》、《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五》、《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六》、《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七》、《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八》、《勅封灵济慈祐慧应大师化书十九》。
4)于都乡贤名士(20册):
《于都中学的奠基人:刘耀翔》、《于都县明代乡贤名人》、《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主席:张文焕》、《于都县第一位共产党人》、《于都县的早期中共党员、青年干社负责人:李骏》、《于都下放知青那些事您知道吗》、《于都籍国民党将军名录》、《于都明代道教名师赵原阳及其弟子》、《于都古代的举人您知道多少》、《清代于都县葛坳孝子:葛明蕯》、《赣南第一个特科状元:谢元龙》、《岳飞与于都》、《于都古代名人一览表》、《刚强正直的铁面大臣:袁庆祥》、《周敦颐与王鸿》、《朱绍纲的传说》、《于都县中学教育的创始人:李存朴》、《于都三宋》、《于都罗田岩名人游记》、《居士服的穿法》、
5)其它文化(10册):
《心学王国里的于都气象》、《人性最大的恶是不懂感恩》、《管好自己的嘴》、《风水堪舆客家人篤信的生存哲学》、《半盆热水治天下》、《于都客家善行善举》、《文章德业两相全》、《从蒙氏族谱中探析阳明理学思想》、《国学常识题》、《汉代刘氏帝王介绍》。
6)于都县民间传说和故事(44册):
《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于都县梓山镇流传的民间传说》、《于都县仙下乡民间传说》、《于都县仙下乡吉村下栏水库传说故事》、《于都县桥头乡流传的民间传说二则》、《于都县千年古榕树的美丽传说》、《于都县靖石乡的地名故事》、《于都县河坑果盒寨的传说》、《于都县段屋乡的地名故事》、《于都县车溪乡流传鸡子叫的传说》、《于都罗坳步前村清水塘的传说》、《于都汾坑天子寨的传说》、《于都段屋砖瓦窑的记忆》、《于都打铁佬的由来》、《田村版杜天子相遇峡山版杜天子》、《杜天子的传说》、《宽田乡石唅的传说》、《宽田乡杨公坝地名由来》、《千年古县于都县城的民间故事》、《赣州名称的由来》、《于都县罗坳镇河坪村兴隆山的传说》、《千年古榕树的传说》、《于山传说》、《于都银坑广泛流传的四则民间传说》、《听父亲讲述袁罗岩子孙的故事》、《古村澄江的历史传说》、《于都罗坳步前村清水塘的传说》、《于都王鸿在需岩的传说故事》、《于都县端午节门前插艾叶的传说》、《于都小溪流传的民间故事》、《于都县罗田岩寺的斋饭传说》、《于都县民间的民言谚语》、《于都县民间谚语、歇后语》、《于都县沙心乡沙塘村的民间故事》、《于都县禾丰镇流传的民间故事》、《于都县段屋乡流传的民间传说》、《于都十景的民间传说》、《文天祥在于都的传说》、《于都龙溪山的传说》、《于都民间对联故事》、《九龙戏水运石建拱桥》、《岳飞两访黄龙师的传说》、《古代雩都县城的传说故事》、《解缙在于都的传说》、《于都县宽田乡的地名故事》。
7)于都县祠堂文化和姓氏文化(33册):
《传承家训精华:夯实核心价值》、《于都易氏渊源发展概况》、《于都县新陂乡新陂村易氏华宇公祠》、《于都县城北门街易氏焕彩堂概况》、《于都北门易氏都尉第人物之易烈振》、《于都北门街都尉第易润生的故事》、《于都县新陂乡庙背村黄氏宗祠》、《于都县新陂乡庙背村黄氏子贤公祠》、《于都黄氏各房老谱序选录》、《于都黄氏古代名人》、《于都县段屋乡寒信峽溪萧氏源流》、《于都澄江谭氏碑记》、《江西省于都县段氏源流》、《赣县大田信江营积诚堂罗氏》、《杜氏族谱》、《于都县段屋乡杜田村中也公祠》、《于都县邬氏宗祠》、《于都县谢氏宗贤简介》、《于都谢氏各开基祖房原字派》、《中国人必须要有一本家谱》、《于都县新陂乡庙背村黄姓的由来》、《话说于城昭忠祠》、《于都县段屋乡寒信峽溪萧氏源流》、《于都的管氏名人》、《于都古代的进士》、《于都古代乡贤名臣:袁庆祥》、《王阳明亲传弟子黄弘纲》、《漫谈谱牒和辈份概述》、《客家暖谱香火》、《客家凉亭别样情》、《客家家谱是客家文化的见证和延续》、《开宗圣学、振铎雩邑、王阳明与于都》、《江南客家李氏始祖火德婚事趣闻》。
8)于都县地方志书文化(30册):
《于阳地区的党、政组织》、《于都县政协开展研学活动》、《于都县卫生计生年度年鉴》、《于都县司法年度年鉴》、《于都县企业单位和建设单位》、《于都县民营经济年度年鉴》、《于都县历史沿革一览表》、《于都党史大事记》、《苏区反腐肃贪的一面镜子:于都事件始末》、《国家倡修村志的现实意义》、《赣州18县市区》、《爱莲说一文出于都》、《于都古代的人口情况》、《于都的四大书院》、《于都的古寺观》、《于都的古代窑址》、《于都的古代教育形式简况》、《江西各县市名称的由来》、《行雩都县建立社学牌》、《固院纪事操所里》、《古代于都县的私塾、县学、社学、义学和书院私塾》、《于都在清代以前的重大战事纪略》、《于都县梓山镇地名》、《于都县中学教育的创始人:李存朴》、《于都县历次纂修县志有多少》、《于都县盘古山镇地名》、《于都的古书院》、《苏区时期的于都教育》、《民国时期于都县的几所中学简介》、《古代的县令、知县和县长有何区别》。
9)于都县行政文化(6册):
《于都县年蔬菜产业发展十条奖补政策》、《于都扶贫:震撼来袭》、《公务员职务:职级与级别管理办法》、《公务员范围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于都县新增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美食文化(55册):
《越蒸越好吃的宁都擦菜扣肉》、《于都肉皮》、《兴国名菜四星望月的由来》、《柿干》、《让毛主席回味的宁都菜、酶豆腐》、《赣南客家的味道》、《陈麻婆的麻婆豆腐》、《赣南客家菜系列之赣南版剁椒鱼头》、《钵钵鸡》、《做鱼方法大全》、《煮薯酒》、《长征宴》、《长得像红薯的人间仙果》、《于都县客家风俗暨特产集锦》、《于都县禾丰珍珠粉的传说》、《于都人的红薯干制作全过程》、《一碗面条里的中国史》、《寻味于都:淘宝美食》、《五花肉的10种销魂吃法》、《四川名菜宫保鸡丁的由来》、《柿子全身都是宝》、《茄子的10种下饭吃法》、《脐橙宝宝的成长独白》、《宁都烫蛋皮》、《宁都人自己的椒葱饼》、《宁都人地地道道农家美食》、《宁都名菜:大块鱼》、《宁都苦瓜肉》、《客家美食:黄元米果》、《酒糟芋子》、《姜丝鸭》、《江西的鸡》、《家庭版口水鸡的做法和历史起源》、《馄饨有哪些由来》、《馄饨》、《沙县馄饨的做法》、《沙县扁肉是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沙县扁肉》、《市面上的馄饨跟沙县小吃的差距在哪里》、《花生米加大枣补肾奇效》、《红军宴》、《赣南脐橙的剥橙大法》、《赣南客家的摆宴坐席》、《腐竹》、《炖猪肉羊肉牛肉的秘方》、《独树一帜的赣南客家菜》、《不同朝代古人的餐桌上有哪些食物》、《12种最刮油的茶》、《8种茶不养生还会致病》、《家常麻饼的做法》、《麻饼的制作配方与详细流程》、《竹筒饼的由来》、《竹筒饼制作方法》、《竹桐糕的做法》、《传统客家米果鱼面》、《于都特色野菜:雷公屎》、《中国各地特产一览表》、《福建沙县的大馄饨:皮薄味美》、《于都农副土特产品您知道多少》。
11)红色文化(8册):
《瑞金市万田乡麻地村里的红色文化传承人:刘海东》、《瑞金市万田乡》、《对于都西乡三点会的改造始末》、《于都县竹篙寨的红色情缘》、《于都南部地区的九路突围》、《于都县利村三坊头激战》、《于都桥头火线起义的由来》、《毛主席在于都的故事》。
12)传统习俗文化(32册):
《过年这些规矩一定要告诉孩子》、《客家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梅州客家日常用语大全》、《清明节的习俗》、《过年的九种习俗和九种禁忌》、《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大山深处的客家民俗过漾》、《于都县农村家庆酒俗》、《于都县喜办婚事的风俗》、《新婚闹洞房的民俗》、《中元节烧钱包的民俗》、《客家人过端午节的风俗》、《客家入伏习俗有哪些民间活动》、《客家习俗:订亲》、《客家习俗:相亲》、《客家人出生做三朝、满月、过周》、《老祖宗总结的待人接客用语》、《立夏习俗及传说》、《民间敬茶的经典程序和礼仪》、《气节小雪的习俗》、《清明节的传说》、《于都的一些民风习俗》、《于都客家民俗》、《于都县仙下乡吉村传统风俗:请台神》、《宁都规矩》、《先秦、舞雩、祭祀求雨仪式探考》、《中华传统礼仪大全》、《饭局修养》、《于都民间传统禁忌》、《客家人在家谱中的相互称呼》、《于都的民情民俗:俭约淳朴尚礼让》、《于都县的服饰民俗》。
13)非遗文化(39册):
《于都古老的行走艺术:草鞋制作工艺》、《草鞋的制作过程》、《于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篮灯》、《茶篮灯》、《于都唢呐》、《公婆吹》、《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篾匠的祖师爷:泰山》、《南康添丁酒》、《客家榨油坊》、《土榨油的过程》、《于都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甑笊舞》、《银坑甑舞》、《于都半班戏》、《于都花鼓》、《于都客家古文》、《于都古文》、《于都桥头乡中石民俗》、《于都特产:擂茶文化》、《于都之梓山酱油》、《传统老手艺弹棉花》、《客家传统民间工艺》、《客家传统文艺活动》、《客家传统用具》、《客家农耕》、《客家农具大全》、《力挺传统工艺雄起》、《民间老手艺:线鸡》、《青砖白瓦传统古法手工技艺》、《传统工艺:手工打草席》、《沙心乡传统黄元米果手工制作现场》、《乡村碾米》、《于都神秘刻碑人》、《于都县沙心乡沙塘村的手工作坊业》、《于都原生态腐竹的制作工艺》、《中国十大民间艺术》、《中国木匠文化的奠基》、《于都县小溪乡的罗古酒饼》、《于都县沙心乡的民间艺术和民间风俗》。
14)于都乡贤文集(45册):
《丁煒诗歌集:過雩陽峽》、《丁煒诗歌集:再過雩都峽次前韻》、
《廣西巡撫謝啟昆诗歌集:宋門謝貞女詩》、
《何春诗歌集:重九羅田巖登高夜步》、《何春诗歌集:羅巖用文山先生韻》、
《黃濬诗歌集:賴村別宋蕉崖》、《黃濬诗歌集:成詩以紀之》、
《江蘇知縣張瓏英诗歌集:前題》、
《康绪诗歌集:题左邑侯寒巖積雪圓》、
《李睿诗歌集:为左明府题画梅》、《李睿诗歌集:丁亥重九登壺盧砦》、
《李聖栽诗歌集:雙節歌》、
《劉淵然诗歌集:明宣德禦製山水圖歌賜紫陽觀道人》、
《羅洪先诗歌集:同黃洛村宿羅田巖》、
《歐陽德诗歌集:遊羅巖拜周元公祠》、
《邱苑春诗歌集:怀故国》、《邱苑春诗歌集:出東門》、《邱苑春诗歌集:步南郊》、
《宋昌琤诗歌集:經緯閣晚眺》、
《宋昌悅诗歌集:月潭》、《宋昌悅诗歌集:晚遊拓崖同暢穀作》、《宋昌悅诗歌集:經緯閣》、《宋昌悅诗歌集:登圓石寨》、
《宋光國诗歌集:遊竹勝金牛杉山三寒示族子惟瑜》、
《宋華國诗歌集:初春遊暢穀新得拓崖》、《宋華國诗歌集:讀書鐘鼓巖》、《宋華國诗歌集:天馬巖諸子夜集》、《宋華國诗歌集:同暢穀桐山遊天馬巖即送暢穀官泰和》、《宋華國诗歌集:縣城感舊》、《宋華國诗歌集:縣城旅舍有感》、《宋華國诗歌集:憶羅田巖束劉君協中兄弟》、《宋華國诗歌集:遊月潭》、《宋華國诗歌集:?峒山观雾》、
《谭金誥诗歌集:登佈梨山顶》、
《譚欣诗歌集:葛孝子廬墓歌》、
《譚源诗歌集:城上鳥》、
《辛恭诗歌集:紫陽觀》、
《嚴蘿雲(廣豐人):蓬萊篇送劉紫崖學師歸裏》、
《楊士奇诗歌集:送御史郭季正監兩粵交趾軍便道還雩》、
《易学實诗歌集:需巖上元之夕》、
《袁湻诗歌集:仰雩山歌》、
《張輔诗歌集:送郭季正御史奉使兩粵便道歸景蔡堂》、
《張文凱诗歌集:江中風波險惡感而賦此》、
《朱申诗歌集:食粥歌》、
《朱嶶诗歌集:舟行雩都道中》。
《卷一1:星野志》、《卷一2:沿革志》、《卷一3:形势志》、《卷一4:城池志》、《卷一5:坊牌志》、《同治版雩都县志卷一6:县城街道》、《同治版雩都县志卷一7:城池3疆域》、《同治版雩都县志卷二1:山川志》、《卷四1:書院志》、《卷五1:民俗志》、《卷五2:土產志》、《卷五3:祠廟志》、《卷六1:古蹟志》、《卷六2:封典志》、《卷十2:理学》、《卷十3:文宛》、《十二3:寺观志》、《卷十三1:艺文志》、《十四1:艺文志》、《卷十四2:艺文志》、《卷十四3:艺文志》、《卷十四4:艺文志》、《卷十四5:艺文志》、《卷十四6:艺文志》、《卷十四7:艺文志》、《卷十四8:艺文志》、《卷十四9:艺文志》、《卷十四10:艺文志》、《卷十四11:艺文志》、《卷十四12:艺文志》、《卷十四13:艺文志》、《卷十四14:艺文志》、《卷十四15:艺文志》、《卷十四16:艺文志》、《卷十四17:艺文志》、《卷十四18:艺文志》、《卷十四19:艺文志》、《卷十四20:艺文志》、《卷十四21:艺文志》、《卷十四22:艺文志》、《卷十四23:艺文志》、《卷十四24:艺文志》、《卷十四25:艺文志》、《卷十四26:艺文志》、《卷十四27:艺文志》、《卷十四28:艺文志》、《卷十四29:艺文志》、《卷十四30:艺文志》、《卷十四31:艺文志》、《卷十四32:艺文志》、《卷十四33:艺文志》、《卷十五1:艺文志之四言诗》、《卷十五2:艺文志之山歌》、《卷十五3:艺文志之五言古》、《卷十五4:艺文志之七言古》、《卷十五5:艺文志之五言律》、《卷十五6:艺文志之七言律》、《卷十五7:艺文志之七言截句》、《卷十五8:艺文志之乐府》、《卷十六1:经籍志》、《卷十六2:软事志》。
(后见目录15)
上述目录均为电子版,详细名称见后续清单,或到本工作室查看。
作者:尊量民间经典文化工作室主编:管永顺
为于都县理学世家——管登的十四世孙,清朝期间的管氏理学后人中有:管奏韺、管洵、管尚隆、管尚毫、管尚怄、管商连、管德松、管天枢、管乐、管宗铣、管遇春、管祖屏、管韶、管宗堃、管宗焕、管宗泉、管文萃、管萃朋、管德球、管用汝等乡贤。
格物致知致良知,格心致行致善行。
知而不用行无果,知而全用行无向;
知行不一结不善,知行合一结善果。
尊量民间经典文化工作室,是一家民间专业收藏民间传奇故事、民间特色美食、民间传统手艺、民间特色地形地貌、民间特色用品和用具的民间文化搬运工;是一个专业为地方美食、农产品、农村经济合作社、农家乐等乡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经典文化的民间文化工程师。有意合作者或咨询者请按下面的联系方式与我联系。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