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三杯鸡
三杯鸡,最早起源于宁都,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成为江西名菜之一。《中国建设画册》曾刊载此菜谱向海外推荐,也曾入选为年北京奥运会主菜单,已编选入《中国名菜词典》。
宁都三杯鸡的用料为一只宁都三黄鸡(因羽、胫、喙“三黄”而得名),植物油、酱油、米酒各一杯,还要放上姜、葱等。制作方法是:将鸡宰剖洗净切块,放入陶钵中,加盐适量拌匀,再放入油、酱油、米酒和姜片3至4片,将葱白放在鸡肉上面。
陶钵放在旺火之上,待钵内的汤汁煮沸后,即转文火收汁。期间,应将鸡肉翻动数次,以防烧黏钵底。鸡肉炖烂后,去掉姜、葱,淋上少许麻油即可上桌。此菜以其色泽红润光亮,鲜香嫩滑,原汁醇厚而闻名。
宁都大块鱼
“大块鱼”是宁都的一道名菜,但以竹笮乡产的最为著名。夹一块“大块鱼”,饮一口四特酒,再喝那清鲜的鱼汤,就能品味出这鱼肉的细嫩,鱼汤的鲜而不浓,感到可口生津,仿佛满屋生香,余味悠长;那香扑扑、软绵绵、甜丝丝的感觉,肯定是让你吃了还想吃。因为这鱼不受污染,也没有腥味,属于纯绿色食品。
烧制“大块鱼”的主要原料当然是草鱼,其他的佐料有葱、辣椒、生姜、芹菜等。草鱼剖洗净后,把它切成三指那么大的大块,而姜切丝,葱切段,青椒切成斜刀片。锅放油下鱼块,煎至两面黄,烹料酒,下姜、葱、青椒,放水、盐、味精煮入味,出锅装在大碗中。这样,食之鱼肉鲜嫩,味道鲜美。
宁都凉拌空心菜
做客宁都或是在外地的宁都餐馆用餐,凉拌空心菜是一道不可缺的开胃菜,常常是上了一个吃完再追加,中午吃了,晚上接着吃。一个地道的宁都人,无论是耕作不休的农民,还是机关单位上班的工薪人员,不管是经常吃住在家,还是经常出入宾馆接待应酬,吃饭时都爱吃凉拌空心菜。
宁都人远在外地工作回到家乡,点的第一道菜往往就是空心菜。吃过宁都凉拌空心菜的外地人,到了宁都或是在外地的宁都餐馆也往往首选这道菜。
空心菜又名蕹菜,并非宁都特有,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种植,但宁都人配制空心菜颇具匠心。
宁都粸
宁都有很多种用米做原料的食物,当地人称之为“qí”,有一些文人写成“糍”或者“米果”。我查了字典和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读音和意思都和当地人的称呼一致的字——“粸”。“粸”是古代汉语中对一类以大米制成的食物的称呼,宁都人对“粸”这一称呼至今没有改变,我想也许可以佐证客家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宁都的粸,种类很多,一口气能说出十几种粸——糯粸、黄粸、灯盏糕、馍馍子粸、芋包子、薯包子、番薯粸、米冻粸、松糕粸、豆子糕、糖圆、油饼、卷心糕……
宁都的粸,主要原料是大米,也有专用面粉的。辅料有薯、番薯、芋子、豆子、南瓜等,也有用碱水的。做粸的原料要预先准备。年初,农夫农妇们就要筹划年底大概打多少糯粸、黄粸,来决定种多少糯谷、大禾子米(专门做黄粸的稻谷)。要是需要用专门的灌木烧成灰滤出的碱水,农夫农妇们要先上山寻找这种特别的灌木砍回家晾干。为了春夏能吃上薯包子、番薯粸、芋包子什么的,农夫们要在秋天将薯、番薯、芋子之类的放进窖里藏好。
宁都肉撮
宁都肉撮,是江西知名小吃,是用打碎的肉、淀粉、水制作而成的。
口味独特,口感细腻。肉撮的制作并不复杂,先取猪后臀瘦肉,将猪肉置于石臼,用木杵礅成肉泥,然后混入薯粉和匀,再用手抓起来从虎口撮出兵乓球状大小的肉球,放入煮熟后,捞起便可。
也有不用水煮,放在蒸笼里面蒸,味道很是爽口,这样蒸出来的肉撮保鲜期更久,有客人来时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吃。放了几天的肉撮也可以切片,加些辣椒炒菜,这样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风味了。
执行编辑
谢真真
责任编辑
董哲瑄
图文来源
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