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造绿线上增绿面上护绿
——宁都县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近年来,宁都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崛起战略,大力实施“点”上造绿、“线”上增绿、“面”上护绿工程,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新画卷。以城市绿化为基准,“点”上造绿。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在城市中心大面积腾地,高标准建设占地40.01公顷的龙溪湖公园和占地21.41公顷的奥林匹克公园,打造城市“双绿肺”;通过植树造景,将翠微广场、体育中心、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打造成市民绿色休闲好去处。以省级园林县城创建为载体,狠抓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充分运用坡体绿化、沟渠绿化等方式,新开辟土地建设市民小游园;着力打造城市绿化精品,大力补植行道树,设置鲜花花圃;加大绿地保洁和树木日常养护管理,给城区树木建档立卡,制定实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坚持依法治绿。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达.37公顷,城市绿地率40.11%,绿化覆盖率42.51%。
以通道绿化为骨架,“线”上增绿。在宁定高速、昌宁高速、宁安高速、泉南高速、国道G、G、G以及围绕kv、kv高低压走廊两侧构建防护绿带网,搭建县域空间绿化网络;在宁都大道、凌云大道以及各支路节点实施大量建绿工程,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档次;大力实施道路景观工程,投资万元,对全长24公里的翠微峰大道两侧进行地块绿化,栽植香樟株,在昌宁高速公路连接线种植八月桂、香樟、樱花、小罗汉松、山茶、红叶石楠球等近0株,色带组合平方,达到了“人在车中坐、车在林中行”的效果。全县城市建成道路公里,面积.2万平方米,干道绿化面积93.91万平方米,占道路总面积的25%,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达到90%、75%以上。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面”上护绿。在提升森林质量上,按照低质低效林改造要求,县财政筹措资金万元,采取补植补造、更新改造、抚育改造、封育改造4种模式,切实加强乡村绿化建设,全县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4.万亩,创建低质低效林示范点31个。在落实长效管护机制上,将全县24个乡镇划分为8个综合执法片区,组建3个专业执法中队,建立乡村专职护林队伍,实行管护员、地块、报酬、措施、奖惩办法“五落实”,24小时巡逻督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破坏,真正做到了树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丨宁都县委改革办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