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古教花灯
宁都古教花灯,相传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家谱中也有记载。由于这项民俗活动是和祭祀活动连在一起的,所以在当地极为普及。
古教村花灯共有9盏,即头灯一盏,牌灯四盏,酒坛灯四盏。在灯座最中央打有一小孔,插入竹子,用以做蜡烛座子。灯的正面和反面都写有字,四个牌灯的正面分别的是“清源”、“显应”、“世界”、“和平”,背面写的是“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万家欢乐”、“国泰民安”等,花环框上用红纸裱糊好,最上面的红纸剪成条丝状,风一吹象火焰,很好看。这些花灯一般都由村人自己制作。
古教花灯的游灯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十三日晚上,灯队要先到庙中参拜,排在最中央的是头灯,其后面是两路纵队,每一路纵队分别由两盏牌灯和两盏酒坛灯组成。这时鼓乐齐鸣,祭拜过后,头灯手将头灯挂在神坛旁边,由排灯和酒坛灯组成的灯队开始在庙中进行花灯表演。接着神铳手在庙外放响三声神铳,之后头灯队开始进村游灯,就是要到村民家中进行祝福和花灯表演,当灯队快要到达一家人时,这家人会提前点燃香烛,早已候在厅堂,打响鞭炮迎接,全家人站在门口向灯队鞠躬拜三下。灯队进到厅堂中,首先要向这户人家的神台拜三下,之后是喝彩,喝彩的内容多是一些吉祥的话语。
所以在这样的时刻,花灯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到处都是炮竹声、喝彩声,热闹非凡。花灯表演花样繁多,据说有10种花样,一是双龙出洞,二是双龙进洞,三是黄龙缠柱,四是十字勾心,五是品字扎角,六是鲤鱼退滩,七是灯窜八门,八是单织篱笆,九是双织篱笆,十是园织篱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古教村的游灯活动在元宵节晚上落下帷幕,十六日早晨进入化灯仪式。所谓化灯,就是将花灯送回天堂,寓意是将不好、不干净、不吉祥的东西送走。至此,整个游灯活动全部结束。
古教村的花灯,可以说是传承在民间的一种较为独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对艺术研究有资料价值,开展对该项目的保护,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同样有着重要意义。(郑汉明)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