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肉撮
宁都肉丸,宁都方言叫肉撮。一份让家乡人思念的味道,让品尝过的人流连忘返的美食。
宁都肉丸(有猪肉丸、鱼肉丸、苦瓜肉丸,这里主要讲猪肉丸)是宁都的一道特色美味,它早已是家乡人逢年过节,宴亲朋好友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美味元素。
追溯其来源,必然要先了解这个地方。宁都,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乡诗国”“赣南粮仓”之名,是个客家迁徙之地。因中原战乱而饱受迁徙的宁都客家人,期盼太平盛世,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乐永和,做出了这一道具有浓厚喜庆色彩的宁都肉丸风味美食。
宁都肉丸究竟有多受家乡人的喜爱?宁都肉丸究竟有多受家乡人的喜爱?
据史书记载,自宋末元初起,民间逢年过节,置办宴席,此菜一定不可缺少,有“不打肉撮不成年”“不上肉撮不成宴”之说。自家做酒席的话,吃完酒席之后,每位来客除了礼包之外,还可以夹几个肉丸带回家去。
抱在怀里的婴儿,看到刚出锅的肉丸眼睛都直溜溜地盯着。小孩看到都要拿根筷子穿给他吃才不哭不闹。手里拿着串肉丸东窜西窜,煞是热闹。
在宁都中学读书的学生们,每天早上六点多起来就去附近吃肉丸,虽说肉丸是偏小只的那种,但毫不影响学生们对它的喜爱,去晚了还不好找座位,一口一个,吃得那是爽快。吃上一口,弹力十足。肉汁伴随着肉丸的咀嚼从口中滑过,尤为鲜美。
夏天的晚上是少不了冰饮的,肉丸就是最好的搭配了。寒冷的冬夜来碗热腾腾的肉丸,你会觉得心里暖暖的。
作为一种风味美食,宁都肉丸的吃法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上正餐外,早餐、夜宵也是常有的。肉丸煮完后直接吃是最基本的吃法。自己用酱油、葱叶、辣椒、盐、麻油等按自己喜欢的比例做个酱料拌着吃,那味道香得不要不要的。特别是外面买的早餐都是这种吃法。加点葱花不仅颜值上去了,味道也更香些。肉丸除了煮了吃,也是可以炒着吃的,把肉丸切成片,然后加些酱油、辣椒、蒜料爆炒也是美味至极,很下饭的菜。还可以做汤、火锅料理。
知道美食其做法是对自己是吃货最好诠释。肉丸的做法并不复杂。主要原料就是猪肉、番薯粉、盐。制作肉丸的瘦肉多选料猪的后腿肉,这里的瘦肉韧性足,弹性强,吃起来有嚼头。首先就是要把肉和粉加工成肉泥。肉与粉的比例也需要很讲究,肉放多了做出来的肉丸韧度不够,粉放少了肉末的粘结性不好,不容易成型。猪肉一般取猪的后臀肉,一斤肉放三两番薯粉。以前是生猪肉在宰杀半小时后切成块放进石臼里打成肉泥(也许早就用上了肉丸机,手工打的我没什么印象),肉泥加工成后,就是用手、调羹把肉泥捏成一个个小圆形(大小按自己喜好,早餐、夜宵一般小一点、正餐大一点),放进已烧开的热水里煮就完成了。
就是这样的小小圆圆的带着些许光泽的肉丸承载着许多宁都人对家乡的思念,给家乡人留下深刻的美食印象。
▍图文来源:网络
▍图文编辑:二柱
▍内容审核:二宁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END—
宁都生活圈感谢你的阅读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精彩看法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宁都生活圈微论。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