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鼓子又叫鼓文、渔鼓,是一种以宁都话口头说唱为主,配以表演者自己击节的说唱艺术,因其语言故事性强,曲调委婉优美而深受宁都及周边地区百姓喜爱。
宁都鼓子曲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多年的传承历史,是中国多个曲种之一,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都鼓子曲属于宁都本地原生态的唱法,用宁都方言演绎宁都百姓身边的人、喜闻乐见的事。
宁都鼓子曲所用渔鼓,是在一根捅去竹节的,二尺一寸半长度的毛竹筒的一头,绷上蛇皮作为鼓面供敲打。演唱时,演唱者用左手端着渔鼓,同时食指、中指、无名指托着一枚铜钱击打竹筒则身,用以击节;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拍打鼓面,相互配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