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挖掘东平窑陶瓷文化,对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

余小伦:生,广东惠州人。惠州东平窑薪火传承人。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室内设计专业,广州美术学院研修陶艺专业在职研究生。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惠州民间艺术大师,惠州市第九届拔尖人才,现任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惠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惠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惠州市新阶联副会长,广东省新阶联会员,年第二季度“惠州好人”称号。惠州市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州画院艺术顾问,大连大学、惠州学院、惠州经济职业学院,惠州城市学院客座教授。

岭南雄郡,梁化旧邦。惠州自百越时期缚娄古国,便以其境内梅花墩窑口,所生产的以夔纹为代表的硬纹陶文化类型而著称,成为东江流域农耕文化起源的象征。时至宋初,东平窑在惠州郡城拔地而起,成为岭南北宋时期与潮州、广州并例的三大民窑之一,为海上丝绸贸易做出了积极贡献。

(惠州北宋东平窑址位置示意图)(年广东省考古队挖掘现场)

一、北宋东平窑的工艺特点与产业规模

北宋东平窑制瓷工艺技术先进,产量巨大,经济效益明显。

在《中国陶瓷全集》中,冯先铭先生著《宋元青白瓷》载:“惠州瓷窑只发现两处,一处在惠州市东三公里窑头山,系宋代窑址,烧青瓷、青白瓷及黑瓷三大类。”“青白瓷有爪棱壶、刻划纹盘、葵口碟、浮雕莲瓣炉等,器物造型装饰与潮安笔架山颇多相似之处,反映了两窑之间的关系,以及广东地区宋代瓷器的共同风格。”

(年窑址挖掘清理现场)(年窑址现场堆填区8米文化层)

《惠州文物志》“第二节古代生产遗扯”,对“北宋东平窑”介绍道:“窑址于年9月底发现……从窑址中清理采集了瓷器、窑具等各种样式的标本多件。瓷器有碗、碟、盏、杯、盅、罐、壶、瓶、炉、器盖、瓷枕、小狗、弹丸、吹雀、小葫芦等;窑具有匣杵、匣钵盖、渣饼、垫环、擂杆等。釉色有青白釉、酱黑釉、青釉、酱黄釉、酱褐釉、青褐釉、淡黄釉等七种。……瓷器不仅种类多,纹饰有印花、刻花、雕塑、镂孔四种,主要纹饰有菊花、牡丹、蕉叶纹、卷草纹、莲瓣纹、蓖梳纹等。”“东平窑属长条斜坡阶级窑,估计原长32米左右,纠正了此前认为阶级窑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说法。此窑建在窑具碎瓷废品堆积层上,为国内有史以来极为罕见的窑灶建筑设计。省考古专家根据窑的规模估算,每窑一次可生产瓷器5万件,三条窑一次可生产15万件,如一年出10次窑,一年就可以生产万件。当地不可能销完,大部分是外销。”

(年窑址初步挖掘出土的文物标本)

东平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自我强化、自我更新。从而造就了大批能工巧匠。并由此引进素有北方“青瓷之冠”的耀州窑系印花制作技术,结合贸易需求予以创新,使东平窑瓷种不断扩大,瓷器生产特色鲜明,竞争能力持续提升。

没有先进技术作为支撑,东平窑不可能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生产;没有经济利益给予保障,东平窑亦不可能进行年复一年的烧制。

二、北宋东平窑的学术地位和历史作用

青白瓷是宋代釉瓷中最庞大的“家族”。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宋代部分主题为“晶莹如玉,引领天下——宋代:公元—”,其中也间接地提到了“东平窑”:“宋代,我国青白瓷生产发展迅猛,窑场星罗棋布。除景德镇以外,江西南丰、吉州、赣州、宁都、金溪和贵溪;福建德化、泉州、同安、永春、安溪、南安、莆田、福清、仙游、连江、蒲城、崇安、光泽和建宁;广东潮州、广州和惠州;广西藤县、容县、桂平及北流;湖北鄂城和武汉;湖南益阳和衡阳;浙江江山和泰顺;安徽繁昌;河南中牟等地,都烧制青白瓷。”此中所指“惠州”,应为是“东平窑”。此外,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宋代陶瓷窑址分布”图中,标有“惠阳”地名的窑口,也应指“东平窑”。

据李公明著《广东美术史》“第六章南汉、两宋美术”之“第三节宋瓷之花”论述:“广东宋窑分布很广,主要的窑址集中在潮州、佛山、南海、广州、惠州、韶关、南雄、仁化、遂溪、廉江、海康、封开、东莞、紫金、阳江、德庆、陵水等地,其中最有代表性、并已经科学发掘的是潮州笔架山窑、广州西村窑和惠州窑。”“以上三处重要窑址均属于北宋时代,且又都是以外销为主,显示出广东北宋瓷业的飞跃式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从曾广亿先生《广东惠州北宋窑址清理简报》、《略谈惠州宋瓷制作技术与工艺水平》著述,我们对北宋惠州东平窑址情况已能洞悉大略。

(年12月中国古陶瓷专家禚振西老师在窑址现场考察调研)

今天已知的惠州宋代古窑址,多分布于东江中下游沿岸。据吴定贤、邹永祥编著的《惠州文物志》,惠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编《惠州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综合篇》等资料显示,它们分别是惠城东平窑、朱村窑;三栋瓦窑岭窑;博罗葫芦岭窑、显岗窑;潼湖永平窑、黄屋村窑。由此显示出惠州确为广南东路重要制瓷产业地带。

宋朝惠州因业已开通连贯粤东的上下路,加之比邻“天子南库”广州府,水路里程仅在二百里左右,与“通海夷道”的对外贸易活动对接紧密。宋代惠州城交通枢纽作用明显,由于瓷器产销两旺,不仅带动了东江流域制瓷产业链的形成,也加速了岭东地区人流物流的通暢交往。使惠州一越成为集造船、造币、制盐、制瓷等手工产业发达之城。

据称,中国宋代是人类历史上首先迈入手工制造“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惠州作为大宋国制瓷基地,各窑口也不遗余力地开足马力,制瓷售卖为国聚财。

故东平窑的实力影响,代表宋代惠州陶瓷文化,并在岭南陶瓷文化中占有一席之位,由此载入《中国陶瓷史》,成为令惠州人娇傲的“第一窑口”。

惠州北宋东平窑,无可置疑地居于惠州千年瓷脉的首要位置。

三、北宋东平窑的工艺魄力和文化影响

宋代瓷业,为史之巅。蒋祈《陶记》曰:“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这句“器尚青白”,实则宋人简约审美的标准,而“江湖川广”,则代表青白釉瓷产销所波及的南方诸省。

单色釉、薄胎、敝口、浅底、高足、刻划花纹,以及丰富多样的器型,是青白釉瓷的基本特征。看来,自唐代以来中国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已在悄然改变。

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中“宋代陶瓷的历史高峰”谓:“宋代生产影青瓷器的窑场在江西境内除景德镇外,还有乐平、临川、南丰、吉安……广东的广州、潮州、惠阳、中山、梅县。”其中“影青瓷器”为青白瓷的又一称谓。

景德镇的所制窑器冰肌玉、骨缀玉含珠,故享有“饶玉”和“南定”之称。

北宋绍圣初年,大学士苏东坡由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所在地定州迁至惠州,由此与东平窑结缘,为惠州宋代陶瓷文化留下许多珍贵的诗篇。

与《定州花瓷》士大夫“试院煎茶”的文雅有别,苏轼寓惠诗词中对于瓷器的表述,则更接地气,更加亲民。他虽未提及东平窑口,但其诗作中不断出现的瓷器器皿,令人感到他人生自适的放逸情怀,兼有对东平窑所产瓷器的偏爱。在苏轼吟咏“罗浮山下四时春”之前,他便已在《寓居合江楼》诗中,以“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还与罗浮春”的抒怀,写下对惠州的眷恋之情。让人不禁猜想。东坡先生在“不辞长做岭南人”的长咏中,不只有岭南佳果荔枝,他常常把盏在手的东平窑瓷器,也应补上一份功劳吧。

在苏轼寓惠诗词中,对于陶瓷器皿的描述不胜枚举。如《松风亭下》:“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新酿桂酒》:“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或又如《次韵大人五更山吐月》其二:“幽人酌桂醑,冰碗白玉藉。”《九日诗》:“勿惮往来频,杯中犹有物。”苏词《浣溪沙》:“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也不列外。

同样是在宋代惠州,有着“小东坡”之誉的唐庚,在其诗作中,如《杂诗》其五:“精力看书觉,情怀举盏知。”《杂诗》其十六:“笋蕨春生箸,鱼虾海入盘。”也屡见东平窑器的身影。

惠州白鹤峰东坡故居,与近在咫尺的东平窑东西相望。热爱生活、钟爱瓷器的东坡先生,是否曾造访过他的“邻居”东平窑?我认为以他个性中帮助百姓制作“秧马”、接竹引水下山等善举推断,先生前往东平窑这个“热闹”的窑坊去走访一番,在逻辑上这一可能是成立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出土相关的碑刻记叙此事,也未尝没有可能。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酒肆》道:“临安酒肆……兼卖诸般小酒。食次随意索唤。酒家亦自有食牌。从便点供。”说明其时餐饮业发达,包括食用器具如餐具、茶具的使用量巨大。据史料称,中国自宋代开始,方形成一日三餐的固定餐饮习惯。东平窑开坊制瓷,也反映出宋代惠州及所属州县,居民具有较高的日常生活品质。

四、北宋东平窑的社会价值和现实作用

北宋惠州东平窑不仅是惠州工匠精神的具体写照,更是祖先留给我们值得珍视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在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引领和文化自信的感招下,东平窑已超越了工艺本身的意义,成为与东坡文化并存的惠州宋代人文特质。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东平窑是宋代岭南三大民窑之一,具有较大的文化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作为惠州宋代手工产业的榜样,东平窑制瓷工艺也是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和以资继承借鉴的有形资产,它对于促进惠州工艺美术事业和对外学术交流,均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保护性使用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惠州东平窑陶瓷文化不仅将从历史的后台走上现代的前台,还将以文物“再生”的形态转换成生活的伴侣,成为惠州人日常生活的必须。为此,我们将通过惠州东平窑文化产业园这一平台,持续开拓并不断推出陶瓷文创系列产品,从而振兴惠州古老的制瓷技术与东江陶瓷文化。

结束语

今天的惠州,已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我对惠州历史文化的认识,它的历史文化“本质”,更应当由其自身所散发出的宋代文化魄力所构成。至今为止,惠州依然保留着一条“宋代文化弧线”。在这条弧线上,东起东平窑,并沿着白鹤峰故居一路向西,经由水东街、东新桥、平湖门、苏堤、西新桥、泗洲塔等景观跨越二江一湖,由府城、县城中散落的宋代名胜景点串连而成,并紧紧地环抱着惠州这座千年古城。

在大湾区建设时代,惠州北宋东平窑的陶瓷文化无疑将成为对接和融入湾区文化的珍贵历史遗产之一,并将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惠州这历史文化名城也将乘着湾区发展的东风,齐头并进换然一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ly/10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