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上白雪皑皑艳阳普照,山腰间碧波粼粼云雾绕身。穿越竹林小道,山泉瀑布之下,热水温泉与潺潺溪水齐淌,人文古迹与云海松涛相伴,倘若不是身处实地,你很难相信自己正置身于这样一个人间仙境。而这,大抵都会成为游客迈入宁都县肖田乡原野村落的第一印象。
美从乡村来,美景却不止于此。千里赣江源头的这片沃土,虽已走过千年,却一如佩玉,时光弥久,光泽愈鲜。今天的肖田,山水胜景与历史人文交汇,一个现代文明、绿色时尚的新型城镇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入人们的视界,秀美乡村的憧憬与行动,也让这里成了赣州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时代样本。
1.历史深处厚植乡愁沃土
千里赣江第一村——郎际古村
在梁漱溟老先生的眼里,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和主体的,“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从一定程度上讲,乡村不仅是人类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根脉,农耕文明的精粹,田园生活的守望地。
地处赣南最北端的肖田乡,1万余人口的小镇却有着.86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其北端界岭隘上自古便是赣中、赣北通向赣南、闽粤的重要古驿道关口。纵贯全境的肖田河全长.2公里,流经13个乡镇,是贡江上游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一条支流,这也让肖田成为千里赣江名符其实的源头。
郎际古村的贞节孝女萧行三之妻黄氏牌坊
“层峦复岭绕村遮,道是阳都最旧家,热水尚存三国墓,雾峰犹放六朝花。”这是诗人赖拱辰在“桴源即景诗”中,对昔日桴源村(现肖田乡美佳山村)的描述。公元年,时年44岁的赖忠诚携一家妻儿老小,辗转远徙,从南隘口陆地来到这片沃土,开辟而居。美佳山村也成为赖氏南迁的第一站,客家发祥的星宿之地。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忠诚公古墓,就是考稽赖氏为客家第一姓的确切物证。
潺潺溪水挟着时光匆匆流逝,肖田,也早已走过了千年,成为四大客家姓氏赖、廖、肖、管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五代十国时期被称为“笔灿五花”的廖氏五人、被封为宋朝国师的赖布衣;被皇帝赐封刻入明、清牌坊的贞节孝女萧行三之妻黄氏、赈灾捐谷石的带源村管敏春……在历史长河中,秉承“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传统美德的客家先民,开创出了肖田这方山水英雄辈出,群贤林立,礼乐风华、人文蔚起的万千气象。古韵肖田,也因了众多的历史文化传承而显得韵味十足,成为众人安放生活的理想之地。
始建于宋仁宗年间的肖田乌龙山伴云古寺,,清乾隆时期曾设立为肖氏学馆,寺前一棵千年“罗汉松”,至今蔚然勃茂。这里也是南宋诗人肖立之的隐居之地,名闻宋末诗坛,被誉为“南渡以后之高品”的肖立之,生平载入《宋史》、《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与其子肖士赟一起,均名重一时,被称为冠绝南宋之诗魁。这也是今天宁都县被称为“文乡诗国”的最初源头。
远眺郎际古村
这里,也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留下了7位开国元帅、6位开国大将战斗和生活的足迹。勤劳淳朴的肖田人民组成游击队、担架队、救护队、洗衣队、慰劳动,积极筹集红军军需给养,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在肖田乡不到1万的人口当中,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名。
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修旧复古,串景成线,四大客家姓氏宗祠仍在,而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氤氲出的那一份多彩与厚重,也正是我们心中萦萦牵绕的那片忘不了、抹不掉的乡愁。
2.山水人文点睛美丽乡村
千里赣江源头的这片土地上,大自然的万般秀丽浑然天成。《论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肖田山水之美,恰恰有着一种少见的轩辕气质,君子之风。
叠水寨瀑布
万山深处拥高峰,梵宇峩峩紫气在。飞瀑故悬千尺練,暮云遥隔数声钟。西连汉陇开闽粤,东指沧溟抗岱宗。莫向寒湫说厷剑,恐惊风雨起蛟龙。这是万历年间大理寺少卿董裕对肖田乡大龙山的题词。这里是珍稀物种华南虎的活动区域,作为武夷山脉的一个支脉,它与境内西北面的王陂嶂一起,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也造就了肖田乡“小庐山”的别称。
被唐皇敕封为“千年永新”的龙山古寺千年银杏
大自然的馈赠,成为了肖田乡美丽乡村建设最为可贵的宝藏。吴村摇立前米落差的叠水寨瀑布,瀑分三层,彩虹映瀑的奇观已成当地景观一绝。美佳山热水村温泉、被唐皇敇封为“千年永新”的龙山古寺千年银杏、留下风水玄学“千古迷踪”的廖氏大宗祠……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将历史自然景观与村落建设紧密融合--一个古村落就是一段历史,一个古村落就是一个景区。
雄伟的大龙山风光
始建于唐朝末年的郎际村,位于整个赣南的最北端,也是名符其实的千里赣江第一村。当地政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郎际村的古风古貌,在对老旧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的同时,新建房屋均加装“马头墙”“坡屋顶”,同时新建了青石门楼、体闲广场,村史馆,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等,融入山水徽派元素的千年古村朗际,与清乾隆年间人文历史景观萧行三之妻黄氏节孝坊、王陂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一起,构成了一个兼具山的厚重,水的灵动,更有古色韵味的访古溯源胜地。朗际,这个美丽的名字,也开始为外地游客所熟悉。
带源古村
“九井十三巷、巷巷透山坎”,距离肖田圩镇不到8公里的带源古村,一条兰溪环绕如带,古称清泰乡一都。村中以管姓为主,清代民国时期均设过圩场,鼎盛时期千户炊烟缭绕。一座建于明正统年间建造的四柱三间青石素面结构尚义坊,述说着村民管敏春赈灾捐谷的义举,村中保留的古窑场、古街道、古井、古石臼、古河堤、古驿道,以及寨上春秋古文化遗址、明清城墙等,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过去尘封的记忆,彰显着一个家族的辉煌与荣耀。
今天的带源古村,除了对全村的绿化、亮化,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以及村庄环境加以整治外,基本上复原了昔日的古汁古味。行走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兰溪水依旧清澈见底,两边的青瓦房依然屋檐飞翘,木门的人物和山水雕刻依旧生动,而你,却已穿越了肖田大地的时间隧道,触摸到了她千年客家的文化脉络。
山水胜景与人文历史交汇融合。一个个秀美村落、一条条景观线路,一如莲花般渐次绽放,也见证着肖田践行“美丽乡村建设”青山碧水秀天下的梦想。
3.美丽经济唱响富民新曲
肖田圩镇一河两岸新貌
也许,无意或者有意,你曾跨越过肖田的山水,但是,也许是三年,甚或是一年,如你故地重游,却足以带给你颠覆性的记忆。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如果不是耳边偶尔传来的鸡鸣狗吠,巩怕你很难意识到自己正身处乡村。
漫步肖田圩镇,流经全镇的肖田河清澄见底,数万株桂花、梅花相继绽放,仿古砖铺就的游步道贯通沿河两岸,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居民保障房、太阳能路灯、与周围山水和谐统一的圩镇建筑,于细微处又各具趣味,就连这里的田野,在这个冬季,也是像花园多过农田。
肖田乡中心幼儿园
如何让乡村更美丽?在肖田乡党委书记张木强的眼里,肖田要成为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的美丽中国建设的乡镇缩影,不仅仅是停留在乡村环境的整治抑或一两个景点的建设上,更重要的是要让村民都能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要把秀美乡村建设和群众求美、求知、求富的多元需求有机结合,广袤的乡村大地才能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心灵的栖息地,百姓的幸福家园。
生态立身,产业富民,旅游助跑,城镇添彩,建设“森林、秀美、宜居、幸福”新肖田成了这个乡上下一致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深刻地影响着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村民,荡漾在村民充满幸福的笑脸上。
文化广场及保障房建设
高位推动城镇建设。围绕“一河两岸”总体规划和深山移民工程,不断扩展圩镇总体容量,重点打造的4个精品住宅,建设当年就吸引了多户群众在小区建房。投资多万元建设自来水厂,多套保障房建设即将全面入住,新建公立幼儿园、教师中转房、休闲文化广场,实施街道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让这个山区小镇的圩镇人口在不到3年时间内翻了近3倍,城镇化率达到76%,这在整个赣南也是唯一。
以景兴村融合发展。不仅注重外在环境的优美,更加注重内在的产业内容,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打响赣江源头和客家源头品牌,着力在山村风貌、乡土气息、田园观光上下功夫,把山水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有机融合,把传统农业、观赏农业、旅游农业相互渗透。一大批休闲农庄、花卉苗圃、生态养殖业在这里蓬勃发展。仅食用菌产业一项,年产值便已过亿元。
光伏发电产业也成了一道景观
建好一个项目、造就一个景点、形成一片风景。即便如光伏发电产业,在这里也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有机的融合。投资多万元,于年引进建设的肖田乡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就建设在圩镇精心打造的赣江源二期土坯房集中改造安置点,这也成了全省首家成规模光伏示范工程,有着浓郁客家风情的居民屋顶上,一片片太阳能板整齐划一,年发电量万度,不仅成了一项富乡富民产业,也成了当地旅游观光的一道独特景观。
……
从理想走向强大,需要一种勇气;从平凡走向辉煌,需要一种锐气……新时代的肖田,在国家成就“中国梦”、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以火一样的发展激情,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镇道路上,奏响了腾飞跨越的华彩乐章。(作者:许万里张亮华记者肖瑞华宋石长刘念海)
来源:赣州经济报道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