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厉害厉害!
今天上午,
宁都马头桥梆灯上央视啦!
快看图图图...
围绕着元宵,
宁都有着很多民俗,
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人前来观看和拍摄~
那么,
宁都民俗的魅力在哪呢?
快来看宁都人打开元宵节的正确方式吧~
01
割鸡游担灯
石上镇石上村,“割鸡”习俗非常独特。相传在唐末,石上村一李姓富豪,年逾50还未得子。一天夜里,妻子梦见自己在汉帝庙里朝拜后,生了个儿子。丈夫听了后:如果能圆这个梦,我就兴建一座汉帝庙,塑汉王金身,年年都去杀鸡朝拜。后来妻子果然怀孕生下一男孩。这户李姓人家立马在村头兴建汉帝庙,刚好在次年正月十四孩子满月那天竣工。于是李姓夫妇抱着儿子,带着蜡烛、鞭炮和大公鸡,去庙里朝拜。从此村里人认定是汉帝菩萨神灵,能护佑家族繁衍,人丁兴旺。慢慢就形成割鸡,放添丁爆的习俗。
每年正月十四下午4时左右开始,添丁人家在本房祠堂祭祀后,来到汉帝庙前,依抓阄序列队,左手举大公鸡,右手执贴有红纸的菜刀,在神铳的轰鸣下,冲到神台前杀鸡,并将鸡血洒在神台前。这项习俗也就叫“杀鸡”,因“杀”字带有血腥味,后改称“割鸡”。
添丁是家族的喜事,亲友都要送上一大盘喜爆道贺,外婆家还要请唢呐队前来助兴。添丁的人家还要制作一担灯,用竹篾扎六盏灯笼,在竹竿两头各置三盏,组成一担。正月十五下午4时左右,担灯在喜爆中送到各房祠堂,在神台前列队。缠满了一根根长长竹篙的大红喜爆,在几座祠堂大门前连绵不绝的燃放,大有排山倒海,地动山摇之势。燃放完毕,担灯游出祠堂,到村口集中。前以龙灯领头,游向田野。灯队边游,边进行各种表演,在田野中蜿蜒起伏。游完后,再至亲友家游灯传福。
02
曾坊村添丁爆
与石上村相邻4公里的曾坊村添丁爆则是另一番特色。在与石上村割鸡的同时,添丁爆也在曾坊的曾氏宗祠前鸣响。
添丁人家挑着祭祀用的鸡,麻琪,白酒,香烛等,举着一根根缠满大红喜爆的竹篙来到宗祠前,依序列队,附近看戏的老表也前来捧场。时辰一到,神铳炸响,燃爆游出,从村口游向世代耕种的田园,并在田间的祭台祭祀。
石上割鸡担灯,已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03
游桥梆灯
石上镇曾坊村正月十五晚游桥梆灯,已有多年的历史。凡村中头一年添了人丁的人家,元宵节期间都要制作一梆桥梆灯参加游灯活动,以示庆贺。桥梆灯,是由一块块长木板连接而成,每块木板上面扎有10盏灯,内插蜡烛,外由白纸或红纸裱糊,并贴有寓意吉祥内容的精美剪纸。元宵夜,约六时许,村内一声铳响,添丁人家点亮灯内蜡烛,再次铳响,扛灯到宗祠集中祭祀,并以当年娶亲、生育的先后为序排列。每梆灯彩都由两位强壮的后生扛着,以示家庭人丁强壮。至七时左右,接连三声铳响,添丁人家扛灯游出宗祠。夜色中,一梆梆喜庆的灯彩,宛然一条百米的金黄色长龙。游灯队伍先至田野开阔处,缓缓地转上三圈,然后开始追逐,头灯奋力追逐尾灯,试图把尾灯咬住,而尾灯则奋力躲闪,在田野中反复较量。队伍时而舒缓,时而激越,犹如一条翻腾的长龙。最后,头灯终于追上了尾灯,整个游灯队伍形成一个大圆圈,再圆圆的转上几圈,意味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曾坊村游桥梆灯,已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04
游扛灯
石上镇江背村每年元宵夜有游“扛灯”的习俗。凡头年添了丁或娶了媳妇的人家要出一盏扛灯。这是一种极为美观的大型花灯,灯有五层,高达1.7米左右,直径1米余,灯的外观裱有精美的剪纸,内容为神话故事人物、花鸟动物等的图案。灯内设十多只点火的油碗,利用火力冲动各种微型戏剧人物表演,及飞禽走兽飞翔奔跑,人物、动物均栩栩如生。因这种大型花灯要二人抬着走,还要二人扶着保护,又叫“扛灯”。夜晚游灯时,先将扛灯扛至祠堂祭祀(江背村的扛至慈恩阁),时辰到后,神铳轰响,游灯队伍出游,唢呐、锣鼓乐队随行,小源村的灯队还有关刀灯,排成阵阵长龙,随同巡游。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游完灯后,扛灯回到本房祠堂前,锣鼓、唢呐再次热闹一番,然后抬扛灯回到过灯的主人家(即娶了媳妇或添了新丁的人家),主人以喜爆相迎,将扛灯放置于厅堂的神台下。05
禳古史
田头镇禳古史又称“妆故事”,因妆扮的内容为历史事件、民间故事而得名。禳古史,即祈求古代历史名人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以消灾增福。
每年正月十二和十五上午9时许,圩镇的城隍庙锣鼓锣鼓喧天、唢呐齐鸣,一台台“故事”花轿陆续抬来,这是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大型木制花轿,扮成故事人物的童男童女端坐其中。每台花轿分别贴有不同内容的故事名称,如《天官赐福》、《刘玄德招亲》、《女驸马》等,一台轿子就是一台故事。木轿外饰彩绸,并以剪纸、扎花、贴画等装饰。
待时辰到后,神铳轰响,古史队伍开始抬出城隍庙,游走街道四坊,以彩旗及“肃静”“回避”等牌开道,紧跟着鼓乐队。木轿额定24台,每台要4人抬行,4人保护。第一台是《天官赐福》,内坐天官,其它古史轿随后。游行队伍还伴有高跷、旱船、蚌壳和乌龟等形象的人物。禳古史队伍所经之处,村民以香烛、喜爆迎接。十里八乡的群众也赶来观看,热闹非凡。
06
发轿
“发轿”,是石上镇富源村、江背村元宵节期间的独特习俗。
正月十四、十五的下午,富源村在村口大樟树下开始进行(江背村在村中慈恩阁)“发轿”活动,只见彩旗飘飘,锣、鼓、唢呐齐奏,三台木制轿内安放村民平日供奉的菩萨,神铳、爆竹齐鸣,彩旗先行,抬轿巡游全村,每到一户人家,村民都要燃香、鸣炮迎送。富源、江背两村的“发轿”过程中,个别人士会出现独特的”心灵感应”现象。“发轿”习俗,有教化村民全心敬奉神灵、行为自律之意,并祈神灵保佑全村平安吉祥,财源广进。
这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宁都的民俗,独居魅力~
接下来,
再来看看在民俗中的有趣花絮~
摄影师无处不在
暂时空闲的戏台上
周边村民顶楼
添丁人家家门口
新建楼房的顶楼
年轻小伙在网络上直播民俗
踩高跷表演者抱起小孩空中飞
当地村民与外来摄影师讲述民俗的由来
燃放当地地铳
单独拍摄敲锣表演者
田头禳古史经过闹市前后对比
摄影师拍摄两小孩在爆竹前的童趣
在树干上,站得高、看得全
未完待续...
还有很多花絮,还未来得及用镜头记录...
宁都的民俗,承载着当地人的信仰
深入其中了解
会有别样的感受和体会
不一样的欢乐~
图片:钟小春温世华赖剑平等
今日宁都
宁静致远都和民安
崇文
怀德
开放
致远
今日宁都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