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赞助商广告----------------
老城区即将改造,照片留念,珍惜一份历史!宁都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年9月制!
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到梅江镇调研指导老学坪、建国街棚户区改点工作。
《宁都州城故事之城墙》视频
坐落在宁都老城区东北一隅的“建国街”,是宁都县城区至今唯一保存下来的一条历史最久的小街,主街长不足一公里,街宽仅有六七米,其间横穿着若干条巷道。其风格全部仿用粤北客家群居建筑,两层砖木结构,清一色木栅吊楼。
打开尘封的历史,建国街是一部厚重的奋斗史,是一本励志教育的“百科全书”。建国街居住的都是当年社会底层人群,裁缝、泥瓦匠、木匠、铁匠、石匠、剃头匠、锡匠、吹打(唢呐)师傅以及蒸水酒、炸米粿、小商贩等生意人囊括了建国街的全部,建国街几乎成了“手艺人”、“生意人”的代名词。有句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区区小街,居然人才辈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火石;三次被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刊登、曾在SARS病毒和禽流感工作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病毒学专家管轶。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名人俊杰,只是掀开建国街人才的冰山一角。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小街竟然成长了30多位小有名气的“文人”,其中就有7位笔耕不辍,成绩斐然的知名作家。他们是出版过15部长篇小说、人物传记,电视连续剧《大唐歌飞》的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邱恒聪;出版《入世》《草园集》等著作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罗荣;出版七八部文集,电视连续剧《大明奇才》的编剧,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杨遵贤;以及省作协会员温红森、黄尔炽、赖水生、杨玲娟等。他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紧贴时代脉搏,在文坛上成就事业,硕果累累,成为文乡诗国里的文学典范。
每一座城市都曾有棚户区的存在,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破烂平房正逐渐从城市中消失。坐落在城市边缘的棚户区虽然老旧,却残存着每个城市最后的记忆。
图:宁都县城建局
文:柳青青
图文编辑:都都内容来源:宁都州人网、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爆料请加,视内容奖30-元不等话费
新店开张、产品促销、企业招聘、品牌推广、活动宣传等请联系:
声明:本微刊图文来自网络或微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处理。
回忆宁都建国街阅读原文参与讨论!
百姓一员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