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十大旅游景点
1.翠微峰景区
古称金精山区,似一颗明珠嵌于中华东南大地,位于江西省赣州地区东北部,宁都县城西北郊5公里处,总面积78平方公里。南距行署所在地赣州市公里,北抵省会南昌公里。景内地质属丹霞地貌,石山林立峭拔、峰险岩奇、洞幽水秀,自然景色绮丽奇特。道家福地金精洞,宋代受徽宗赐封“灵泉普应真人”龙匾,列为天下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至清,先后有朱熹的得意门生生理学家曾兴宗,著名诗人、“江湖吟社”的组织者曾原一,以及清初的“宁都三魏”、“易堂九子”等隐居于此,授徒造士、著书立言,历五百多年之久,留有亭、堂、庐、阁遗迹20余处,诗文30余种、上千卷之众。翠微峰成为集风景、宗教、文化名山于一身的千古名山,已载入当代《中国名胜大辞典》,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江西省风景名胜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宁都县海莲寺
海莲寺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城繁华路段长庚门,始建于元朝元贞二年丙申(公元年),矩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原名“海莲庵”,民国二十六年改为今名“海莲寺”。原址地域宽广,莲花祖师、殿堂林立、肃穆庄严、街环水抱,景色宜人,素有“九曲桥下碧波涌,七宝池中夏莲香”之美称。几经岁月沧桑,饱尝时代忧患,历来为外宾现访,信众拜谒,僧侣往来必经之地。系宁都县重点佛教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百大名寺之一。
江西省重点佛寺——青莲古刹座落在宁都城西20公里的莲花山。蜿蜒5公里的莲花山,翠峦叠嶂,气势磅礴,逶迤回环,状如莲花。山上古木参天,茂竹蔽日,山泉淙淙,鸟鸣空谷。随季节的变化,时而去雾缭绕,山色朦胧;时而烟消雾散,碧空如洗;常年呈现出幽深雅静、扑朔迷离的景色。
古刹历史悠久,高僧辈出。据县志及寺碑记载,青莲古刹是由开山始祖青莲和尚(派名智遁)在西晋泰始二年创建的,历时余年。明朝无际大师(派名觉悟)曾受明英宗器重,于正统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下旨召见,封“万寿禅师”,并赐半副銮驾。清朝无伪法师(派名真惠)德高望重,于干隆十三年奉知县暨全县缙绅公举为本寺方丈,其善行悉载《传灯支录》。解放后,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印慈担任过住持。
宁都梅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3. 梅江国家湿地公园
主要包括宁都县境内的梅江、团结水库及其周边水源涵养林,地理坐标为:东经°53′34″~°6′8″,北纬26°14′44″~26°58′50″。规划总面积.8公顷,其中保护保育区.4公顷、恢复重建区.0公顷、宣教展示区.2公顷、合理利用区.1公顷、管理服务区11.1公顷。
梅江湿地公园以我国亚热带典型的大江大河源头区原生态的河流湿地—梅江和水质优良的库塘湿地—团结水库为主体,以洪泛平原湿地、牛牿湖和草本沼泽湿地为补充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南方低山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湿地公园内湿地总面积为.3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70.5%。
4.东龙村
坐落在宁(都)、石(城)交界的一片海拔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上,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流。据考,东龙村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该村最大的特点是其“以人为本”的村落布局及“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理念。自建村伊始,李氏先祖们便依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在诸多山岭中选择了来路最长、山势最为雄伟的东龙岭、南桥岭作为该村的两大龙脉。其中一处,依照龙脉走势,高低错落地建成连片屋场,屋场中开掘出上百口大小不一的池塘,穿插其中。同时还从南、北两面的高山上引出两条清溪,弯弯曲曲地从村边流过,形成“山环水绕”之势,从而把整个村落融会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另一处就是宗祠。与宗祠相对应的是村中最大的神庙:玉皇宫。
东龙村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但现存一大批古代建筑和景观,形成了自己的“十景”文化;它用一方山水养育了无数俊杰,仅明清两代就出过科举人才多名;它文化底蕴深厚且传承完整,历史悠久的客家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异常活跃……被专家称为“江南第一宗祠村”。
在客家人最早聚居发展的宁都、石城两县交界处,有一块海拔米左右的山间盆地,盆地四周青山环抱,清溪环绕着一座千年古村——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唐代,这里叫东屯。客家先民从宁都东面去福建,东屯隘口是捷径。北宋乾德初年,在石城半迳定居的李翊俊来东龙打猎,看中了这块青山福地,举家迁至此地定居。因其“东南有一脉群山,蜿蜒起伏,形如卧龙”,改名东龙。
江背古村
5.
宁都县石上镇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山川秀美,风光无限。客家人世世代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自然留下许多古文化的历史印记,石上江背村就是其中之一。
江背从明清时期就建造了20多栋大屋和十一个祠堂;村口还建有一座石拱桥,桥面上加建了一个凉亭,名为“进士亭”;在这石拱桥旁还建了一个“白石仙庵”和一个有六层屋高的水口阁,并且村口建有一座“汉帝庙”等建筑。
这些大屋、祠堂、水阁、寺庙等建筑,风格别致、工艺高超,刻有不少木雕、砖雕、壁画等珍贵图案。据说当年那些富家门第、有财之翁常怀感恩之心,好做善事,更能救困济贫,使得整个村里历来就有困难相帮、和谐平安之习俗,故村口建的“水口阁”,又名为“慈恩阁”。此阁早已被县、市文物单位列入了重点古建筑保护。
另外,村里人为感念先人的功德,在村子周边还种上了17棵樟树,以表示村里出了17户大富翁,同时也美化了村庄的环境。如今你一进村就可看见那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参天古樟树,依然是那么青翠茂盛。由于这个村的自然环境优美,人们才说此处风水好。村里还流传有四句顺口溜来概括江背景观:“三面青山一江流,龙腾虎跃霸水口。水阁压在虎身上,万年富村青山楼。”
江背村,在历经千年之久的历史长河里,还有过许多美好的传说,如“牛贩子与白石仙”、“长工赖子与出酒井”、“七个后生寻红军”等等,都的脍炙人口的佳话。
江背村人尤其尊崇汉帝王,自村里建起了汉帝庙后,特别制作了一种灯饰,叫做“扛灯”,用来在节日里拜谒汉王时,进行游灯活动。这种灯有四层,高达1.8米左右,围宽1.3米;它的外观全都是用各种精美的花样剪纸裱糊的,有古代的才子佳人、神话故事人物、名花贵树、百鸟动物等图案,把这“扛灯”装扮得花红柳绿,美轮美奂。这“扛灯”内设有二十多只油碗,当每年正月元宵节时,“扛灯”游村就把所有油碗灯点亮,凭借火的热能,推动灯饰上的各种图像自行转动,整个“扛灯”则会呈现出一幅幅动画般的美丽画面。同时,在游灯活动中,还有不少的菩萨轿及鼓乐队,排成阵阵长龙,徐徐跟进。游灯时,村里还会点放神铳,家家户户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晚上村里还请戏班唱戏,整个村里热闹非凡,节日气氛十分浓郁,更彰显出客家民俗的无穷魅力。
6.永宁寺
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城南面的水口塔旁。宁都自三国吴嘉禾五年建县以来,因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而成为江西省东南部的重镇,元、清时期曾设过直隶州,年前后也设过专区,据说,宁都的这些发展都是得益水口塔和永宁寺。宁都城东面,梅江河蜿蜒而过,流至城南一公里处,形成一深潭,传说是孽龙巢穴。孽龙作怪,引起洪水泛滥,淹没城池。邑人受高道指点,拟在潭中建塔,以镇孽龙,遂投以大量石块,但因孽龙用妖术将石块化得无影无踪,无法立椿奠基。这时,农夫叶柏捐出自家的聚宝盆装以石块投入潭中,始得堆石成山,在山上建起了水口塔,镇住孽龙。故水口塔又叫“镇妖塔”。被水口塔镇住的孽龙,虽不敢轻举妄动,但一直耿耿于怀,总想伺机报复。为彻底制服孽龙,人们便又在水口塔南边建起“永凝寺”。自此,孽龙常受法会之甘露,圣水焰口普济之超度,不再作恶。宁都城免于水患,安然无恙,整个宁都也日益繁荣昌盛。永宁寺与水口塔同时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塔建寺。清康熙五年(年),蔡诚宇重修。永宁寺开始叫“永凝寺”,清改名“塔下寺”。“文革”期间寺院被毁,80年代重修后改为今名。寺院在“文革”前,规模不大,三间土房占地仅一百平方米左右,“文革”后重建的寺院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建筑面积足有三千平方米以上,建筑质量亦今昔比。寺中现有常住人员四十多名。近年,香港居士来寺举行过水陆法会多次。广州、南昌、赣州等地居士常来朝拜礼佛,永宁寺已成为江西有一定影响的佛寺。永宁寺坐北朝南,背靠水口塔。重建后的寺院,逐年建起了大殿、真君殿、藏经室、斋堂、僧寮、客房等。前几年,因发展的需要,曾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一诚大和尚亲临现场勘测,经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征得政府同意,绘出了扩建寺院的整体规划图。根据规划,在年修建了大雄宝殿,殿高二重,重檐歇山顶式样,钢混结构,琉璃瓦盖顶,仿古造型,金碧辉煌,巍峨雄伟。殿内塑起的三世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等菩萨像,尊尊妙相庄严,端庄可敬。排列左右两边,比真人还大的十八罗汉,姿熊异,形象逼真。三世佛背后的海岛观音、飘海诸佛与山水组成了一幅气势不凡的动熊画卷。殿内还有木雕大宫灯和三张龙案香桌,均采用立体或半立体的浮雕图案装饰,内容是与佛教有关的故事人物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实属艺术珍品。寺院右侧,依山而建的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印慈和尚南普塔,用大理石精凿组合而成,肃穆气派。永宁寺通过十余年的筹建,已具相当规模。古今风格相融、高低错落有致的佛教建筑和最近修葺一新的水口塔,依托青山,相伴绿水,形成一幅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的优美图画。
香烟缭绕,梵音回萦的永宁寺吸引着众多云游挂单僧尼和进香祈福的善男信女;风景如画,环境幽雅的景致也招来了更多览胜观光的游人。这不仅为宁都的佛教添彩,也为宁都的旅游发展增色。
7.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宁都县城梅江畔。
旧址原来是一座耶稣堂,始建于年,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占地面积约有平方米,整个庭院占地约米。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保存完好,还建有宁都起义陈列室。
年春,蒋介石派由西北军一部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开赴江西对红军进行“围剿”,因不满-的反动统治和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抵抗政策,在中国0的影响和指导下,同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将士一万七千多人,在参谋长赵傅生(0员)、旅长季振同、董振堂和团长黄中岳等的率领下,在宁都宣布起义,加入红军。这支起义部队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由季振同任总指挥,萧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赵傅生任参谋长兼红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红十五军军长。
宁都起义是中国0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而且也是取得完全胜利的一次武装起义,红五军团的组成和建立,大大地加强了中央红军的力量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8. 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位于宁都县城区。该馆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平方米,馆内陈列展览面积平方米,展线长米,是全国唯一一所反映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军事纪念馆,于年2月被命名为江西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今已免费对外接待社会各界游客余万人次,日渐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9.水口塔又名“风水塔”,因宁都素称“文乡诗国”,又称“文风塔”。它位于宁都县城南外一公里的梅江之滨,塔南有佛都永宁寺殿堂。年江西省政府公布该塔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口塔始建于明代公元年,由知县莫应奎兴建的,塔身八面重檐,清乾隆二十六年(年)塔顶被毁坏,乾隆四十三年(年)顾鉴于维修,修后为七层高三十九米,塔身由外壁、内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内廊中有阶梯可通上下各层,塔心的东南西北各设一门,塔心室内与内廊时应相通,外壁也设四门供游人登高永远的各塔室都不相同,二层以上设有塔门,虚实相通,从底层南向塔门沿级再逐级上顶层,上下可不重路,可谓曲折回环如入迷宫。
10.宁都县长木村欢乐谷,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县城东南部,距县城7公里,因占地面积大而引流旅游项目填充。长木村欢乐谷在长木山上,是宁都县第一家玻璃栈道开发区
江宁大酒店住宿和餐饮,设备齐全,环境优美,位于宁都县工业园梅江大桥桥头,结合小桥流水景观,夜晚客气清新、安静优雅。观光旅游住宿不二地选
来源:iusweet
编辑:二喵
审核:二元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END—
宁都生活圈感谢你的阅读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精彩看法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宁都生活圈微论坛
轻度白癜风能治愈嘛秋天白癜风护理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