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宁冈新闻
宁冈旅游
宁冈天气
宁冈景点
宁冈房产
宁冈医院

滩头往事续集二

写完《滩头往事》、《文峰鼎峙话滩头》和《滩头往事续集》已一年余矣。一有闲暇定要翻出來看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和言犹未尽之遗憾。

今年春节,有几位滩头在外游子聊起此事又深深地陷入了对消失滩头的无限向往和回味之中。他们聊到了滩头的沙滩,滩头的水,滩头的树木,滩头的土地,滩头的小道及更多的儿时回忆。

今天我再续写几篇难以忘怀的滩头故事,以记念消失三十年的家乡——滩头。

1

沙坝的回忆

说起滩头的一弯大沙坝,就勾起了我对生我养我家乡的美好回忆。沙坝是很大的,沙坝也相当的平整,只是看上去从内由外有点缓慢向水边倾斜,没有隆起的沙坵,没有凹陷的沙坑,平整的像个很大很大的孤形操场。沙坝很干净,沙滩上没有树木,就连一棵小草也没有,一色的洁白细沙。

这就是滩头的大沙坝。

滩头的大沙坝,它位于万安良口古镇赣江西面的河岸下。是由赣江十八险滩之一的良口滩川流不息的江水,大浪掏沙所裹挟的沙砾停滞堆积而形成。沙坝沿河岸线长约3华里,上至与良富交界的肖府庙,下到陈家门口河岸边。岸脚至水边最宽处约米,缓慢向两头缩小,总个沙坝就象一个大水交。

编注:滩头位于赣江大折转处,由于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受离心力作用,表层水流偏向凹岸,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造成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因此滩头实则是河流泥沙堆积的一个天然场所。

这是赣江水边的一大航行地理标志,是万安向赣州进发的航标灯。

从滩头经赣江划船渡良口必经这块大沙坝,而出入口有好几个,一般而言上棚这个口岸是常用的,此外还有下门塘。而肖府庙、水波坑、糖棚门口、陈家门口用的少之又少。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滩头沙坝是最美的。学令前我们一起在沙坝上挖沙坑,在河岸边摘野菜,到沙坝上立灶“煮饭,炒菜"、在沙坝上打筋斗,打滚子。累了乏了便在沙坝上呼呼睡上一觉,有时候睡过头了,其他小伙伴都回家了,等到醒来一个人吓的在沙坝上嚎叫大哭。在这时,爷爷或奶奶便会神奇出现在你面前,牵着你的脏脏的小手回家去。

到了上了小学,星期天(那时没双休日)便是我们同龄人(也有点年差,一般8-12岁左右)在沙坝集会的好日子。

年龄上了档次,玩的也上档次,我们一起到沙坝前沿赣江里游泳,到水边的坝坑里抓小鱼。我玩野炊玩真的,当然是根据物质条件所决定,我们弄过烤红薯、烤花生、烤毛豆、烤玉米、爆玉米花。

最有趣的是烤黄元米果(那可是从家里偷出來的哟),我们一伙7-8个人用火笼盖把一个黄元米果烤好后,就七手八脚掰着你一小块、我一小块香香软软的吃得津津有味。

“吃饱喝足”后大家一起在沙坝上追逐,兴致来了还唱唱老师教过的儿歌,当然比现在儿歌更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比如说少先队之歌。有时我们也到河岸的树上玩耍,掏鸟窝、捉小鸟。尽情过好这没有作业、没有补课、没有压力的星期天。

当然我们更渴望的是寒假、暑假的到来,到时沙坝就是我们的世界。

滩头的大沙坝它一年四季受到江水的冲刷,也受到季节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春夏季沙坝面积交小,而秋冬季沙坝体积交大。在雨水多的5-8月份,每年总有那么几次江水把沙坝淹没。而到了枯水期的秋冬季节沙坝增宽了许多,好象卷起裤腿就能淌过河一样。

那时候赣江里有数不清的鱼,因此我滩头人会在不同季节里,根据河水及沙滩走向在沙坝水边筑沙墙捕鱼。如果是鱼情好的时候,一次就能围捕上万斤鱼,弄得满沙滩都是一片白光,一个鱼开会的地方。那时我滩头人有吃不完的鱼,就会把鱼送到良口圩镇变换钱币而添制其他生活物件。

到了烈日炎炎夏日的夜晚,年青人们到平坦的沙坝去乘凉,习习江风把人们早早送入梦乡。而到了白天,夏曰的火热的阳光把沙坝考炙得滚烫灼人,赶集归家的队伍里总有个别不穿鞋的赤脚人,那个沙烤的疼痛一定会让你哭爹叫娘。

唉,滩头的大沙坝有我太多的回忆和无尽的暇想。

打唐末我滩头开基祖世昌公从宁都河乘一叶扁舟入赣江漂近里水路,弃舟登岸走过的就是这块大沙坝,留下了他老人家的第一行足印。从这个时候起至水淹没后的集体大搬迁前的一千一百多年悠悠岁月里,我世世代代的滩头人在在这古老的大沙坝留下了千千万万万万千千的足迹。

有多少儿童在这块沙坝尽情玩耍,有多少青年怀揣梦想从这块沙坝离开家乡,有多少壮年在这里坚守,留下老了后在沙坝上的蹒跚足迹,有多少开跖者,离别故土到远方开枝散叶,年远日久他们的后人早已遗忘了自已来自何方,但滩头的大沙坝留下了他们先人的足迹。啊,滩头的大沙坝,神奇古老的地方!

2

河岸绿荫听鸟声

如果说的大沙坝是进入滩头的一块大招牌,那么长长的河岸绿萌就是滩头的一道风景线。

滩头的河岸和沙坝一样起界从肖府庙下一直到陈家门口,约4华里长。河岸上长满了五花八门的树木,有樟、槐、柳等高大树种,也有不知名的中低灌木群,有各式各样的高矮毛竹群及藤蔓植物,还有不知名花草把整个河岸长堤捂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就象一道绿色长城。

河堤被绿色装扮得确实美丽,而它其实就是我滩头的一道防洪、防土地流失的铜墙铁壁。

千百年来我祖祖辈辈的滩头人都把河堤的绿化放在首位,象保护自已的眼晴一样保护着河堤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竹。一代一代都有护堤人轮流守护着滩头人的生命线——这4华里长的护村河堤。

上世纪50年末的大跃进与大炼钢铁砍掉了我村许多参天古树,如景石岺的古荷树群,营棚里的古樟树群,堪脑上的古松树等,但滩头人谁也不能有动河堤树木的念头。文革期间的动乱岁月,滩头人仍然坚守着派人守护着这一绿色屏障。

因此千年的绿树成荫,引来了鸟语花香、百鸟朝凤。随着季节的变化树木变换着长枝与落叶,草蔓变换着姿态伸蔓与发芽,百花变换着花色花开花落。呵,美丽的河岸如一个婀娜多姿的姑娘,永远青春常驻!

3

古枫树的坚守

一说起古枫树,我滩头人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村前庙背的那棵大枫树。

枫树很古老也很大,它挺拔伟岸,主杆笔直,分枝有许多,也许是岁数太大,叶子不算很浓,树的整体有点向东微微向东倾斜,但永远不会倾倒,虽然树的根部因路基内高外低而裸露有许多,粗壮的主根却扎入地下很深很牢,更重要的是大树主根裸露部,有一粗大横根象一枚巨大的卯钉悬空伸升向靠西内侧的深土层里,把大树紧紧与大地连接在一起。而连接起来的悬空横根就象一座通向大树的桥梁,这就是老枫树的经典传奇。

古枫树到底有多高,因主杆分枝较多,当你站在树底向树顶仰视时是很难看到树梢的,如果你戴了帽子话,头上的帽子一定会掉在地上,你只能站在远处望见树上的红枫叶和听见树上各类鸟儿的歌唱。不过有经验的人们都会说这棵树一定有6-7丈高,太约有20余米高吧!

古枫树到底有多大,上面讲了主树杆根部裸露,主杆没法合抱,裸露根部最少要3人才能握抱吧。老枫还是很大的哟!

古枫到底有多老,经过了多少悠悠岁月我也不知道,只晓得一辈一辈的滩头人都会重复同样一句话,“听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就有这棵树"。

古枫矗立的右侧有座小庙,所以也叫庙前,这庙一定很古老,因庙不知何时倒塌,只留一横三合土残垣。庙虽不复存在,却留下庙前这个地名在传叫,虽然这样仍有很多滩头人不知这个小地名的。但大家都知道下蔑塘(下门塘)这个地方,古枫就靠近塘堪上方内,而外侧根已深深扎入塘底。这也许就是古枫生命力永不涸绝的源泉吧。

古枫树的确很老,树杆上到处长满了一个个凹凸不平结节,这就是树瘤。树皮幽黑鞁裂,斑驳陆离。树梢下面有多条分枝枯干断落,树中央靠上有几个比箩筐大的鸟窝,窝内住着不知名的羽尾黑白相间的大型鸟类,早出晚归,呜叫声呱呱洪亮,各色小鸟也欢聚于此鸣唱,古枫成了鸟的乐园。

古枫树上的各分枝杆与主杆连接处长满了一种叫野姜的寄居植物,学名叫毛犬,也叫骨碎补,懂药的采药人时而会带长杆到此割采,以用于需时备用。古枫树上还长满了一种叫枫球,土话叫枫树籽的果实,而医学名叫路路通,是一种利水通乳的良药。到了秋冬季节满地都是落下的红枫叶和黑枫球。也是另外一种风景吧!

最有趣的是到了夏天,总会有一些大人与小孩争相来到古枫树横根的长凳上乘凉睡午觉,从来不怕悬空掉下,谁先到归谁享受。虽然能同时睡下几个人,但后到的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可惜的是因水淹的关系,90年代初这棵挺首昂立上千年的枫树神被人们刀砍锯伐而倒下,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4

滩头地名有故事

滩头矗立在赣江十八滩之一的良口滩上,故名滩头。

滩头就象一个有历史故事的老人,在一千一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孕育了我37代卢氏子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宗——世昌公。

俗话说某姓年前是一家,可我滩头人一千多前是一家,今天还是一家人!

其实在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蛮之地。只是经历了数代滩头人披荆斩棘的艰苦奋斗后,才成为了一个宜室宜家的风水宝地。因而围绕在滩头人起居生活、劳作出行的地方诞生了许多有个性和负有传奇色彩的小地名。

比如我在滩头往事开篇写的藕塘埝挖宝故事,就涉及到肖府庙这个传奇地名,据口口相传,千年前,肖姓人家在此居,遇匪却,将宝弃藕糖深井,避居它乡,不返,宝沉千年生奇传。后我滩头人在此种藕,种藕千年,挖藕千年,挖宝千年。

滩头有许多讲不清道不明的小地名,如白洲府,大家叫了它一千多不知是啥意思,肖府庙还有肖姓人家居住留下的断垣残基,可白洲府舍也没有,就是这块不大不小的沙质农作地。

还有娘娘井,倒掛金钩,油槽背,我们不明白娘娘井是哪个娘娘,但娘娘井的水的确好喝。倒掛金钩就更不明白了,它只是在滩下垅岸上靠景石岭山窝的一口长方形小水塘,地形也不显有倒掛金钩状。

油槽背就更不用说了,凡有点日常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里以前有过榨油的油槽房,才会有油槽背这个说法,可我滩头历来就缺流动的水溪,哪来水去冲击槽研去榨油?这也许就世代久远所带来的代沟吧。其实地名和人名一样就是一个方便人们记住呼叫的符号,但它的生命力非一般人能比拟的。

也有的地名好记也好懂,比如大门口祠堂边,高土上,烟棚下,糖棚背,木梓坪等等。

但最有故事的地方是营棚里,我们大家都知道滩头只有一个营棚里,而族谱清楚记载上营棚,下营棚有两个营棚里。而我问过村里年龄最长者也不知有两个营棚之说。在族谱里多提及我滩头祠堂及房舍被兵焚,我族人历来备受兵乱之苦疾,因而有两个营棚之说可信,顾名思义,我滩头在很多历史其间都有兵扰的。

我们说说比较清晰的一次兵扰吧,那就是元宋之争。伟大爱国诗人文天祥曾从吉州率兵延赣江逆水而上,经赣州入广东珠海零丁洋时激昂写道“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谈零丁"。最后去福建与元军作一死拼,以保命悬一线的南宋王朝,而于鸡卵碰石头不屈不挠死于福建。

我们知道文天祥说的滩头是赣江险滩第一滩,惶恐滩。我们居住的是第九滩良口滩西侧的滩头,但元宋之争的确给我滩头人带了战乱兵灾。

由于处在赣边的一个水口要道,我滩头在许多战争年代都住有军兵安营扎寨。最近的一次兵驻是上世纪30年的红军长征前续阶段,朱毛红军住万安涧田,良口一带,而国民党第8?师驻我滩头与红军在赣江进上进行过许多次拉锯战。

因而我世世代代的滩头人,能在这块夾小的故土上坚守一千一百多年,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因而伟人有伟人的传奇,平民有平民故事。

在滩头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过许多许多不同的事,也有许多许多不解的谜。

还是用考古学家常用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吧:时间太久太遥远了,许多历史真相永远也无法考証。

附1万安滩头卢家简介

宗泰——公达——广公——卓公——光辉——延寿——世昌

世昌公于唐末从宁都八都迁徏到赣县良富滩头,为赣县良富滩头开基祖。

一千一百多年来,历经艰难坚守,传世37代滩头人。现有人口余人。

一千一百多年来,我滩头历属十八古县之一的赣县管辖,称呼有赣邑良富滩头,赣县攸镇良富滩头,赣县沙地区良富滩头,赣县富尧乡滩头。

它历经了宋,元,明,清的悠悠岁月,是一块我卢氏家族久居的古老地盘。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滩头仍然属赣县管辖。

一九五七年归属来了一个大转折,我良富滩头划归万安县管理。

因而年前的一千一百多年里是赣县管理,属赣州市。

在年后(含l年)划归万安县管辖,属吉安市。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万安电站的关闸发电,我世昌公后辈子孙居住一千一百多年的故乡热土变为一片汪洋。这次的政府行为,使我滩头进行了一次大搬迁。

迁徏点有十余处(己载入族谱),形一成了若干个人口不一的新"滩头"。

无论何时何地,世昌公的千代子孙都不会忘記:我是滩头人。

附2:宁都麻田祭祖感言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千一百多年前,我滩头肇基祖世昌公在宁都麻田这块养育成人的地方,以八都河为起点,乘一叶扁舟,顺流入赣江漂里水路,踏岸选赣县良富滩头开基立业,至而今繁衍了37世后裔子孙。因此,我滩头人谁也不会忘记我祖世昌公。

世昌公您是月亮,您的后裔子孙就是您的点点繁星。今天,您的血脉来看您来了,看到了生您养您的地方,走过了您走过的路,喝到了您喝过的水,吃过了您所吃过的米饭,听到了一千一百年前您讲过的乡音。今天的月亮照到古人也照到我们,古时的月亮照到您,也留下了您老人家的身影。所以,今天的后人见到了古时的月光古时的您。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世昌公的后裔子孙数不清。

宗泰公38世孙、世昌公33世孙:元松

年4月6日

编辑:卢隆桥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nggangzx.com/ngyy/7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